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
上学的时候,害怕上台做题,更怕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工作中,害怕向领导做汇报更怕开会被里突然叫起来发表意见;
凡事要挑战自我的事情,永远是站在角落不尝试。
久而久之,你在职场上成了小透明,升职加薪没你的分,生活中你也得过且过,别人事业有成走向人生巅峰,你只是混的最差的那一个。
归根结底,这都是“舒适区”惹的祸,宁愿温水煮青蛙最后只能被烧死。
日本著名的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曾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你没尝试过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选择逃避,实际就是选择永远待在舒适区,而这样的人,做不到真正的自我。
张泉灵说:“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提前和你打一声招呼。”
敢于承担风险,离开舒适区,去追求过、你才能适应时代快速成长;哪怕你最后依旧选择回归平淡的生活,但,这也是你的经历你的主动选择。
想要有所突破,你得先了解自己在哪一个阶段。
心理学家把我们在应对任何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圈层:
最里面的圈层叫舒适区向外扩展的一层叫成长区最外的圈层则是恐惧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中,老鼠在原来的窝里觉得非常舒适,而当它要出去时,就会感到彷徨、无助,甚至恐惧,所以它不愿出去。这就是老鼠的舒适区,一旦离开了这个区域,就会感到浑身不自在。
成长区,指很少接触的和未曾涉足的领域,在这里可以充分锻炼自我、挑战自我。
而成长区则是让我们刚刚踏出舒适区一些,但是我们又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的区域。
所有的学习、成长都必须在成长区完成,但是,如果把自己“激发”的过猛,则很容易进入恐惧区。
事实上,现代人很多的焦虑,都是由于直接跳过了“学习区”,把自己“推”进了恐惧区,所造成的!
恐惧区,指在这个区域人会感到忧虑、恐惧,甚至不堪重负。
在恐惧区里,由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应对自身的焦虑和恐惧,所以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学习,由此而导致一个死循环:越学习越焦虑,越焦虑越恐慌。
停在港湾的船是安全的,但这不是生而为船的意义。
如果过于沉迷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成长,抗拒新鲜事物。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知道的有限的知识,能满足社会飞速的变化吗?
有不少的小伙伴,意识到突破舒适区,要成长的重要性,会阅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各种技能,但参加培训课程之后呢?
无非是三种情况:
培训时激动,培训后感动,学完后不动;在培训后,马上将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改变自己的低效状态;积极探寻新的知识点,延伸知识的应用范围。第一种结果,受训者很享受自己的舒适区,虽然偶有念头,但仍不愿做出改变。
第二种结果,尝试将知识予以应用,但是时间一久,则很有可能给自己营造另一个舒适区。
第三种结果,则是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不断扩张自己的舒适区、探索成长区!
所以有的人能快速成长,是因为他能找到合适的方法长期坚持提高,而有的人只是一时的充满鸡血,很难长期坚持,最后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所以,真正走出舒适区得到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明确哪些是自己的舒适区和需要克服什么,这两点非常重要!
每个人舒适圈的大小范围及涉及的领域都是不同的。明确哪些是自己的舒适区,是提高自我认知。
拿我自己举例:我的舒适圈是害怕社交、公众才艺展示或者演讲,害怕说英文,害怕冒险和挑战,拖延症,懒癌......
明白自己需要克服什么
每个人舒适圈外的东西,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是根源都是恐惧。
例如:我害怕在社交场合主动交友并向他自我介绍。更深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对自己的声音或外表不自信?
我害怕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对方并不会回应我的热情?
知道自己具体需要克服什么,接下来就简单多了。
刻意练习,是一个人将掌握新技能,逐步打造成自己绝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刚开始尝试去做的时候,如何组织和安排练习,也几乎同样重要。
心理学家研究,反复练习并逐步增加挑战难度,是非常有效的举措。你“尝试”,就有两个关键特征:
(1)将自己置身于逐步增加难度的挑战当中;
(2)挑战的难度正好符合你当时的能力水平;
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首先让自己尝试置身于某个社交场合的挑战当中,然后在其中再尝试去做一些符合你当时能力水平的事,如简单一两句的问好,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扩大社交的互动范围。
这里有两条规则,特别有用:
第一:小承诺;
第二:小步骤;
当你置身于挑战的环境当中时,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小承诺,要做到什么样子,然后再通过小步骤去实现它。如“要跟三个人说上话”是你的小承诺,那么“主动跟就近的人打声招呼”,就是你的小步骤。
通过采取小步骤和做出小承诺,你或许能够了解到对你做出更大承诺有用的信息,而以此有助于最后突破你的舒适区。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有缺点,接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额,这非常重要。
改变的第一步,是从承认自己有错误开始。
接受失败,你害怕的一切都发生了:你和漂亮的人搭讪被拒绝;你在演讲的时候忘记了要说的内容或者说错了,咦?其实听起来,也没那么糟?
我们小时候最害怕的鬼怪并不是贞子或是美女蛇,而是自己床底下藏着的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不知其形,他却能让你夜不能寐。
最大的恐惧莫过于未知。所以当你把所有情景最坏能发生的事都具象化后,是不是也就那么回事?除了生死,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当你把自己的舒适圈降低时,你离走出舒适圈又进了一步!
人要踏实一点,千万不要幻想自己立刻有极大的改变!减过肥的人都知道,你开始设下的目标有多伟大,受到一丁点挫折后,就会有多溃不成军,马上缩回自己的舒适圈了。
所以慢慢来,一点点进步,先设置一个最容易达到的小目标。
比如:减肥的人先设置,今天晚饭后散步半小时,几天以后再散步1小时,再快走,再运动。这种循序渐进的难度会更容易让自己达成,更容易使人坚持下去!